蓉江府小说
蓉江府小说 > 五代十国那些人 > 第175章 柴荣的皇帝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5章 柴荣的皇帝之路

 

作为郭威的养子,并不是亲生儿子,柴荣最终当上了皇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毕竟他没有郭威的血脉,和郭威之间还隔着一个柴氏,也不是直系亲属,所以郭威传位给柴荣,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我们知道,当时郭威在外面当兵,一步步的高升,但是在他的家里却还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在走南闯北为他操劳。这个人就是柴荣,柴荣从事商业活动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柴荣的能力和阅历都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丰富,而柴荣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商人,根据记载推测,在郭威生活的前期,都是在柴荣的帮助下,甚至到了后期,柴荣还是给予他的姑父,也可以说是养父在经济上很大的支持。所以等到郭威发达了,不需要柴荣再为他操劳的时候,那就是柴荣崛起的时刻。等到刘知远进入了中原,郭威也就发达了,被封为枢密副使,这一下子就位列公卿,算是权臣了,所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柴荣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之路,弃商从政。后来郭威被派到邺都,防御契丹,就把柴荣顺手带上了,柴荣就被封为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遥领贵州刺史,这就是一个虚线,算是一个级别,他的实际工作就是在郭威的手底下历练一下。其实柴荣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小贩商人,到处跑,但是在军事上他还是懂得很多的,这可能得自于他的生活环境,柴氏能够教育出来一个郭威,那么再出现一个比郭威还厉害的柴荣,那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所以后来刘承佑逼反了郭威,郭威带着大军赶到开封去了,但是老巢还需要有人看着啊,于是这个重任就交给了柴荣,当时的郭威已经认可了柴荣的能力,而且还是绝对的信任,不然的话,绝对不会让柴荣留在邺都大本营的。后来郭威成功当了皇帝,至于他的这个干儿子柴荣的地位那也是水涨船高,而且那时候柴荣的地位已经很微妙了,因为郭威的几个儿子全部都被杀死了。其实郭威造反的时候,不仅仅是郭威的一家老小,而且还有柴荣的一家老小,还有郭威的心腹王峻的一家老小,都被杀了。所以在郭威当了皇帝之后,他基本上就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当时据记载他的亲戚,也就是和他有关系的男性亲戚还有五个人,一个是他的外甥李重进,还有养子柴荣,前妻张氏的外甥曹彬,还有一个妹夫杨廷璋,最后就是他的好女婿张永德。这五个人算是当时郭威所剩不多的几个男性亲戚之一,而且此时的郭威已经四五十岁了,想要造人也是力不从心,就算是侥幸成功,郭威也等不到他的亲生儿子长大了,所以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就要从这五个人里面做出一个选择。这里面的选择,基本上除了李重进之外,都和郭威都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而作为郭威,他选择继承人。自然是想要找一个和自己的关系比较好的,感情比较深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前妻张氏的外甥曹彬和他的妹夫杨廷璋就直接排除了,因为这绝对是拐弯子亲戚,对于郭威来说或许就直接不考虑了。剩下还有三个人,还是很好排除一个的,养子柴荣要留下,侄子李重进也要留下,而排除的就是他的女婿,虽然说女婿算是半个儿子,但是女儿本来在当时的地位就不高,张永德又没有什么特殊出众的能力,也和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要不是他的女儿,或许郭威根本不会对这个叫张永德的人了解太多。所以郭威心中对于张永德,可能也就是很单纯的岳父看女婿的心态和感情,要是说把皇位继承权这样的大事交给张永德这个女婿,只要是郭威还没有糊涂,估计他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中能够角逐皇位继承权的就是两个人,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和他的养子柴荣。这两个人都是各有优势的,李重进的优势就在于血脉,他毕竟是郭威的直系血亲,而柴荣虽然不是郭威的直系血亲,但是他从小和郭威一起长大,而且对于郭威有过不小的帮助,可以说他们是同甘共苦的一对父子。对于血脉什么的,郭威是不太在意的,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他的养子柴荣面前,血脉什么的那就是浮云,他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这一点是公认的,所以在郭威的心中,其实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或许没有我们说得这么纠结,他可能早早的就认定了柴荣,毕竟养了十几年,而且一起共过患难,这样积累起来的感情不比亲生父子差。所以在他当了皇帝之后不久,他很有可能已经把皇位继承人在心中已经想好了,但是他没有公布,因为他还需要对柴荣进行观察,对他进行磨砺。所以他就不停地给柴荣加加担子,让柴荣负责更多的事情,这里面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封柴荣为澶州节度使。澶州节度使或许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有一点,那就是澶州也是郭威开始发迹的地方,郭威在澶州也曾经奋斗过。所以这样一来,谁也不能说郭威并不重视柴荣,不然的话怎么会把柴荣安排发到他曾经发迹的地方,而且也让很多人猜不准是不是郭威真的已经开始确立柴荣的地位了,因为要是郭威确立柴荣的地位,那么么就应该将柴荣安排到邺都天雄军的地盘上,就算是不能总领河北诸地,那也要到一个大的军镇好好镀镀金。但是现在就在一个不大不小的澶州做节度使。当然当时柴荣不仅仅有澶州镇宁军节度使这一个官职,还有检校太保和太原郡侯这两个称号。这澶州一个小地方,算是柴荣小试牛刀,他在这里还是干得不错的,让郭威也很满意,他也很得民心,在他统治的几年,政治清明,执法严肃,而且侧重发展当时的军事力量,所以当时的治安条件还是不错的,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政绩。但是柴荣不仅仅干了这些,他还对市容市貌进行了重新规划,重新建造,原本澶州的房屋都是比较低矮的,街道狭窄,人流拥挤,渐渐不能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且衙门的大门和建筑破损严重。所以针对这些,柴荣进行了改造,市场扩大,百姓不用再整天挤来挤去了,街道拓宽,使人们出行更加的方便宽敞,而且重新规划建筑,使澶州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当然这里肯定还有一点就是,他对于澶州的官府和驿站进行了修整,使得官吏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大为改善。这样做自然是花了不少钱,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百姓和官员们的满意度都上升了不少,柴荣在澶州的几年,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执政能力。也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和赞同,最起码柴荣的确是有能力,而且还会收拢人心,有点开明君主的样子了。这一点算是郭威对于他的一个小磨练,想要看看郭威到底有没有执政一档的能力。要是连执政一方的能力的都没有,那么将来把国家交到柴荣的手里,郭威也不会放心的。但是这一个小考验那是过去了,但是却还有一个更大的考验摆在了郭威的面前。那就是他和王峻之间的争斗。至于王峻为什么看不上柴荣,为什么总是和柴荣作对,我们上面也简单的提了一下,那就是因为柴荣雄才大略,能力很强,绝对不是一个甘心受制于人的家伙,他王峻不能掌控柴荣,所以王峻就把柴荣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潜在的对手,一直以来都默默的和柴荣作对,在柴荣当皇帝的这条道路上处处设置障碍。

举个例子,在后面的慕容彦超事件中,因为老将曹英一直不能攻下兖州,不能灭掉慕容彦超,这让郭威十分的不满,这一点柴荣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在澶州内政事件做了个差不多的时候,就准备展示一下自己的武功,在军事上的能力,想着能不能子郭威的心中为自己加分。所以他好几次就给郭威上表,要求自己从澶州回来主动要求讨伐慕容彦超,但是一方面郭威心里还没有下定决心,另一方面就是王峻一直在阻拦,他不想让柴荣表现的太好了,也不想让柴荣在郭威面前出尽风头。所以综合一下意见,郭威还是决定自己御驾亲征,但是此时老冯道又跑了出来了,他建议郭威还是不要亲征了。因为当时天气炎热,而且郭威的身体又不好,还是好好的在京城养身体算了。听了冯道的话之后,郭威就说到:“对于慕容彦超可不能轻视,要是我不能去,那就让我的儿子去,这样才能办成大事。”这里他说的儿子就是朝荣,这就表现出了他对于柴荣军事能力的信任和肯定。但是我们上面已经说了,王峻对于柴荣还是一味的抵制,心里充满了反感,所以他对于柴荣到前线剿灭慕容彦超,坚决反对,而且还提出他愿意亲自前往兖州。不过郭威没有同意,一方面他对于刚刚从晋州无功而返的王峻的能力并不十分信任,另一方面就是他对于慕容彦超这件事十分的重视,他不想出一丝的纰漏,但是王峻的面子也要给,所以他就没有调派柴荣前来,而是选择了御驾亲征慕容彦超。最终才荣还是没有来到京城,还是老老实实在澶州呆着,可能会有人说了,为什么澶州距离开封这么近,柴荣不自己回去呢?为什么还要受制于王峻呢?澶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当时的汴梁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也就是骑快马一天左右的距离,可是虽然柴荣是郭威的儿子,但是柴荣不敢乱跑,当时规定,外地藩镇没有朝廷允许,是不能进入京城的,不然的话就是造反,就像郭威一样,没有经过允许就来到了汴梁城下,赶走了刘承佑。虽然柴荣是皇子,他也不能无视这一条法令,因为历来皇子造反的也不在少数,就算是他贸然进京郭威不怪他,但是也会给他的政敌(主要是王峻)攻击他的机会,他不想给被人攻击他的借口。柴荣在澶州的几年,逢年过节都想回去看看他的养父,也想顺便回去到京城看看现在皇位继承人有没有可操作性,但是王峻总是在一边阻拦,结果,一连三年,柴荣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回过京城见到他的养父。其实郭威对于柴荣,也是十分想念的,但是王峻作为他的一个共甘共苦的好兄弟,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让柴荣进京。但是在柴荣进京这件事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这也是唯一的一个史料中记载的柴荣和王峻的争斗。据说有一次黄河闹水患,这肯定要找一个人到黄河沿线去走走卡看,别让大堤绝了口,别让洪水冲了出来。这件事可定要选一个责任心强,而且忠诚的,那就是王峻无疑,所以郭威就把王峻派去了。好不容易王峻离开了京城,柴荣不久听到消息,觉的这是一个好机会,是一个他进入京城的好机会。于是急忙派加急,给郭威上了一封表,就是申请自己能不能到京城看看郭威,作为一个父亲哪能反对儿子的这种提议,柴荣平时不来,郭威自然也知道那是王峻从中作梗,所以他也看王峻不在京城,很痛快的就批了,让柴荣赶紧来。柴荣赶到的时候,正好是农历的正月十五,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见面后估计也就是拉拉家常,而对于柴荣的能力郭威已经有了一个很清醒的认识。但是就在柴荣刚到京城没几天,在黄河大堤上认真负责的王峻听说柴荣趁他不在京城竟然偷偷的进京城了,这让他又惊又怒,就害怕啊,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他阻挠柴荣进京,现在柴荣来了,要是在郭威面前说他的坏话,那就坏了。所以王峻也不管当时的黄河大堤了,急忙骑着快马赶到了京城,打听柴荣在京城都干了些什么,有没有做对他不利的事情。这件事之后不久,郭威对于王峻的忍耐差不多就达到了极限,作为一个大臣,听说柴荣进京就把黄河大堤不管了,有这样的忠贞大臣吗?特别是后来王峻又想着插手宰相的任命,这让郭威最终忍无可忍,结果就是顺手把王峻贬为了商州司马,不久王峻在悔恨交加中病死了。作为王峻倒台,其实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柴荣,因为横在他和郭威之间的障碍没有了,他们父子可以直接交流了,所以柴荣的地位上升很快,这其中就有这样两个头衔“开封尹”“晋王”其实在五代是没有太子出现的,这一点很奇葩,也没有一个皇帝是从太子位置上当上皇帝的,而在五代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京城府尹外加王爵,那就是一个人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标志,这就相当于册立了东宫太子。而随着这一纸调令,柴荣的储君位置看起来是做稳当了,但是这中间还是出过两次不小的问题。柴荣到了开封,勤于政务,每天都在大堂官府里办案处理公务,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很紧巴,但是却很少到宫里去,而此时的郭威已经病重了。这里很多人都说郭威的情商不高,不知道此时作为儿子应该侍奉在父亲的身边,所以他原先在澶州的老部下叫做曹翰的,私自从澶州跑了回来,他指点了一下柴荣,让他随时在宫里守着,以防发生不测,而且还可以在郭威身边尽孝。经过老部下的点拨,柴荣终于明白了,急忙扔下公文,就往宫里跑,据说那时候柴荣亲自为郭威调药、喂药,让郭威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件事算是完美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李重进。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有血缘关系,所以郭威害怕他死了之后李重进和柴荣闹矛盾,于是就叫来了李重进,让李重进对柴荣行君臣大礼,郭威想着现在就把他们的名分定下来,将来就不会再出事了。李重进也是一个明白人,直到现在朝荣的地位已经很坚固了,而且他在能力和势力上面的确不是柴荣的对手,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对柴荣下跪,确定了名分。随后郭威对柴荣安排他的丧事,这一点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夜里,郭威病逝,庙号太祖,史称后周太祖。三天后,柴荣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在郭威的灵枢前登基即位,柴荣的皇帝之路走的漫长,走的艰辛,但是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但是当上了皇帝并不是结束,而是柴荣辉煌人生的一个开始,为一代传奇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