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通二仓被一帮蛀虫上下其手,山西爆出的雷,甚至天津直隶州,周遇吉所部,呈递上的各种情况。
叫崇祯皇帝愈发明白一点,必须要开辟稳定财源,并谋划稳定的粮食购进渠道,以确保在之后愈发严峻的局势中,不会被大明文官群体所左右。
单纯的干掉一批文官,这并不能解决大明的问题。
毕竟这些文官的背后,是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他们掌控着大明不少生产资料,总不能把他们全都干掉吧?
一旦崇祯皇帝敢这样做,那后脚大明各地悉数起义,造自己的反,毕竟是他这个大明天子先造反的。
“启禀皇爷,奴婢也要禀明此事。”
王承恩微微欠身,恭敬道:“在内廷所辖皇庄内,第一批纺纱厂、纺织厂、成衣厂等诸厂,皆已筹建起来。
眼下大内行厂这边,已组织相应的人手,在北直隶、山东等地,通过一些可靠的商贾,收购积存的棉花。
得益于内织染局等处,组织匠户钻研出的多锭纺纱车,还有皇爷所提的飞索织布机,在经试产后,不管是纺纱效率,还是织布效率,都较比从前提升不少。”
棉布,作为大明的硬通货之一,能大批量的纺织棉布,那绝对是掌握了一项财源。
像纺织产业集中的江南,就萌生出了资本主义萌芽。
多少在士绅、大小地主、海商等群体名下的纺织作坊,以多少多少织机,压榨着底层百姓的劳动力,来叫自己源源不断的赚取银子。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表面看是重农抑商,可实际上现在被破坏的差不多了。
内廷名下的十二监四司八局,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不该只围绕一个紫禁城转,就该多多为内帑创收。
毕竟在内廷的治下,养活着太多的宦官宫女了,这都是一张张嘴啊,叫他们到应有的领域发光发热,才是正解。
“那筹建的琉璃厂,建设的怎么样了?”
崇祯皇帝继续询问道:“在我大明治下,西洋传来的琉璃产物,也是极受追捧的,若能尽快量产,亦能给内帑创收。”
“回皇爷,琉璃厂也已筹建起来。”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并且按照皇爷的旨意,琉璃厂名下的匠户,试产出了镜子,琉璃器皿等物。
尤其是那琉璃镜子,远比铜镜的效果更好。
如果说内厂所辖琉璃厂,能大范围的对外售卖,那一定能开辟稳固的财源。”
虽说崇祯皇帝不懂具体的生产,也不知相应的技艺。
但是大明天子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就可以聚拢大批能工巧匠,专司某项技艺的提升。
仅仅是试错成本这一块,崇祯皇帝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像后世随处可见的东西,若出现在大明的治下,往往能有不小的市场前景。
“从便民铺那边,遴选几名可靠的商贾,叫他们的家眷,悉数迁移到京城内居住。”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