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问道:“贵馆对于那些缺失的部分,是如何判断的?”
刘强原想了一会儿,说道:“最早,为这尊佛像的手势是触地印,又称为“降魔印”跏趺坐姿,右手下垂于膝前,掌心向内。后来分析,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历史上的佛陀释迦牟尼是坐着的,他的左手放在膝上,手掌向上,他的右手伸到他的右膝上触摸大地,经典文献清楚地表明佛陀用右手触摸大地。
如果失踪的右臂是在捏无畏法印而举起,那么左手放在膝盖上可能是与愿印。
此外,如果右臂展示无畏印,那么,这座造像很可能就是释迦牟尼或阿弥陀佛。例如,麦积山的一尊西魏时期的造像,就是左手施与愿印,右手结无畏印。
当然,因为雕塑缺乏识别铭文,它的右臂和任何明显的肖像属性都缺失这尊佛像的确切身份很可能仍然是一个谜。”
沈瑜听完刘强原的论述,问道:“我明白了。贵馆是想按照现在的判断去购买,估价大概是多少?”
刘强原说道:“参考同类造像当前的市场价格,理想的购买价格是30万~40万美刀。”
沈瑜沉默片刻后,说道:“先不说对方是否愿意出售。即便想出售,这个价格恐怕很难买到。”
对估价的分歧,三尊造像
沈瑜觉得自己像是在猜谜。
看不到实物,没办法用游戏地图做准确判断。虽然已经通过几次提升,让自己对造像的鉴定能力得到提升,但是,终究不够保险。
更何况,听了刘强原的说法,他觉得这帮人的判断有些过于乐观。
沈瑜再次看向图片,试图找出一些更有力的证据,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座造像的风格可以追溯到七世纪末,或者八世纪初。与北齐和隋以及唐朝最初几十年的雕塑相比,躯干比例更自然,表面更光滑,更具柱状特征。
半透明的衣袍,清晰地展现了佛像的形态。衣服的褶皱,特别是手臂的褶皱明显经过精心设计,相比之下,北齐和隋朝佛像的褶皱特征是由切割线或浮雕线表示的。
沈瑜站起来,从书架上搜索到了一些书籍,又从电脑上调出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