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江府小说
蓉江府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48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1节

 

靖安伯府这边,本就是新晋勋贵,根基薄弱,能跟王府结亲,势力地位一下子就能抬高一大截,自然也是乐意之至。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次宗室和勋贵之间的联合,这种事情并不罕见,从洪武到永乐都屡见不鲜,只不过从先皇时起,渐渐少了而已。

这种联合,对于承继兄长帝位的天子来说,毋庸置疑,有利于加强对于宗室和勋贵的掌控,更有利于自身地位的稳固,同时,也有利于朝局的稳定。

这些,于谦当然能够明白。

甚至于,他也能够感觉到,这桩婚事的背后,是天子在为整饬军屯做准备。

军屯的背后盘根错节,主体是勋贵,但是,宗室在其中也牵涉甚深,正因如此,兵部当中才会争论不休。

大明朝最好惹的是宗室,最不好惹的也是宗室。

说好惹,是因为如今的宗室几乎没有什么权力,随随便便一个御史,抓着把柄就能参劾一番。

但是,若以为宗室真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平时受了弹劾,对于宗室来说,顶多下旨申斥,罚个俸禄也就罢了。

但是,这次的军屯,如果真的要从严从重的处置,至少要有个封国被撤掉。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裁撤藩国的……还是建文帝。

这件事情搞不好,就会从单纯的整饬军务,变成动荡社稷的削藩。

如今不比永乐之时,彼时太宗皇帝既是马上皇帝,又是诸王之长,既是君,也是长,所以收拾起藩王毫无压力。

但是,越往后的天子,在对待宗藩上的压力就越大。

没别的原因,因为辈分。

拿当今天子来说,各地的宗藩亲王,基本上全是长辈,还有岷王这样的,太叔祖辈的人物。

这种人物犯了错,怎么罚?

就拿上次的襄王事件来说,襄王的奏本固然是臣子对天子上谏,但是,同时也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天子在其中,处理起来分寸极难拿捏,稍不注意,就必然会落人口实。

所以,对待宗室,要既打又拉,有些事情,天子不方便出面的,需要宗室自己出面解决。

毫无疑问,这个负责解决问题的宗室,之前是岷王。

之后……大概率还是岷王。

因此,这桩婚事是势必要促成的。

但是……

“话虽如此,但是,镇南王未免也太着急了,连年节都不肯等。”

于谦嘟哝了一句,然而,胡濙却没有附和,只是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于谦。

于是,于谦又捻了捻袖子,最终,叹了口气,继续道。

“大宗伯就不担心,陛下因此尝到了甜头,此后这种事情越来越多吗?”

说一千道一万,这才是真正的理由。

于谦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圣人,只要是人,就逃不过私心。

这桩婚事的好处,于谦心里清清楚楚,但是,他还是有些排斥,这种排斥不是针对镇南王,也不是针对范广,而是对于勋贵势力坐大的排斥。

土木堡之变,给于谦的教训太过深刻了。

虽然最终安然无恙的度过了,但是那是有赖天子运筹帷幄,明断千里之功。

实话实说,那段日子,身为执掌京师防卫和前线后勤的兵部尚书兼京营提督大臣,于谦可谓是一日三惊,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大明的百年基业,葬送在他的手里。

正因于此,对于在暗中挑动太上皇亲征,但是真出了兵之后,又畏畏缩缩,屈服于王振淫威的一干勋臣外戚,于谦实在是提不起任何的好感。

他承认,这些勋贵的先辈,都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土木之役,有一次就够了!

说句不中听的,如今的勋贵十个里有九个都是酒囊饭袋,将国家交到这帮人的手里,不出问题才怪。

虽然于谦心里清楚,范广并非是这样的人。

但是,他毕竟也属于勋贵阵营。

这次联姻,固然是让靖安伯府的地位再上一个台阶,但是同时,也是勋贵势力再起的一个机会。

所以,哪怕明白这中间的种种关节,于谦仍然对这件事情持保留态度。

只不过,如今的于廷益比之前算是有了长进,自己心里不满归不满,但是却不会跟天子硬顶着了。

然而叫他高高兴兴的去操持这桩婚事,却也困难。

于是,便有了现在别别扭扭,一反常态的于谦。

听了于谦的疑问,胡濙深深的叹了口气,似乎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